4月10日股票配资去哪家好,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,大会期间,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接受证券时报等媒体采访时,就6G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邬贺铨指出,6G的发展必须先满足大众刚需,再覆盖小众服务。同时,6G发展需要各国加强协作,在技术创新、标准制定和产业合作方面共同努力,推动空天地一体化、人机物互联等愿景的实现。
6G发展需全球携手破难题
6G的研究面临着与5G截然不同的生态和环境。邬贺铨指出,4G之前主要服务于消费领域,5G开始迈向更多工业应用,6G则需要全面开启新的应用场景。人机物互联、天空地协同、内生安全、泛在性连接、普适性服务、绿色化等目标,都需要巨大的创新才能支撑。他呼吁,面对诸多挑战,6G的发展需要全球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,在技术创新、标准制定、产业合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和突破。
从5G到6G,通信技术正在经历一系列本质性转变。邬贺铨表示,1G到4G的发展过程较为顺利,其目标相对单一,主要聚焦于面向消费者的通信服务。而5G不仅服务于消费者,还扩展到支持众多行业的应用。
邬贺铨指出,5G商用以来,从数据上看,下载速率实现了7—8倍的提升,但用户实际感受却未达预期,工业应用的发展速度也远低于预期。6G时代,消费应用领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。
一方面,5G在消费应用体验上的不足成为6G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尽管5G在速率上有了显著提升,但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并未感受到与之匹配的体验提升,这反映出消费应用对于网络性能的需求远不止于速率。
另一方面,6G将更深入地应用于行业场景。行业应用的个性化需求使得6G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。行业应用不仅要求超高速率、更低时延等苛刻条件,同时还需要考虑技术投入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投资回报。
当前,对于6G的愿景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,涵盖人、机、物的互联互通。这意味着6G的应用场景将扩展到地面车辆、空中无人机以及卫星等领域。如何在满足特殊场景需求的同时,兼顾大众的需求,这两者在同一频段、同一网络上的兼容性问题也是一道难题。
邬贺铨认为,过去,网络应用多以大下行流量为主,即从网络下载数据的需求较大;而现在,大上行流量的需求增加,即上传数据的需求增多。这种网络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已远超5G时代的设想。
在6G时代,人们对人工智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。然而,人工智能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,而数据采集和计算需要时间,与通信实时性的要求存在矛盾。如何在满足复杂度和实时性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,是一个新的挑战。
邬贺铨特别指出,与研究5G时相比,如今国际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。他指出,一些国家不仅在贸易领域对中国施加限制,在移动通信标准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确定因素,形势愈发严峻。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受阻、供应链的断裂以及市场的封锁,都对形成全球统一标准构成了巨大挑战。
邬贺铨说,移动通信的本质是全球互联互通,不应人为设置市场障碍。如果市场被割裂,将导致通信成本上升。邬贺铨呼吁,6G的研发面临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挑战,需要全球同行加强合作。6G不仅仅服务于消费领域,还涉及民生和多个行业,这要求通信行业与其他垂直行业进行跨界协作。
先满足大众刚需再覆盖小众服务
6G时代将涌现多种新的应用需求。如卫星通信、无人机作业、车联网运行以及一些特殊的工业场景。邬贺铨指出,这些场景里有不少属于小众范畴。“就拿卫星通信来说,前几年手机智能卫星挺受关注,也有不少人注册相关服务,但真正在有地面信号时还活跃使用的用户却不多。这对于运营商而言,要是没办法形成规模效应,想让相关网络在商业上实现盈利并持续发展,难度可不小,而且这些小众场景还会让网络变得更复杂。”
“6G要想长久发展,关键要先满足大众的刚性需求。”针对4G都能满足日常使用,为何还要发展6G的疑问,邬贺铨解释,就算是4G甚至3G能做到的业务,6G要做得更出色,要更便宜、速度更快、安全性更高,还得更可靠。
他指出,就像5G,虽然很多用户觉得使用体验还有提升空间,但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,5G在单位投资成本以及单位流量的电费上,比4G有非常大的优势。所以,随着技术进步,到了6G阶段,在传统业务上能比4G做得更经济实惠。
按照目前的规划,2030年6G将投入商用。邬贺铨认为,届时手机会变成AI终端。“大家试想一下,2007年iPhone出现后,手机从功能机变成了智能机,一下子就让基于移动通信的信息消费提升了一个档次,手机也迎来了更新换代的热潮。”
邬贺铨表示,到6G时代,AI终端和6G相互协同,用户生成内容的能力会更强,这必然会带动新的信息消费潮流,手机也会迎来又一次更新换代。
“但大众刚需可不只在消费这一块,工业领域也有很多。像现在工业上经常用到的机器视觉、自动遥控、远程控制还有远程巡检等,需求非常大。”邬贺铨指出,只有先把大众刚需满足了,6G网络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,然后再去覆盖小众服务,这样商业上才能形成闭环股票配资去哪家好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